苹果唯冠_苹果唯冠ipad商标之争
现在,请允许我来为大家解答一些关于苹果唯冠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关于苹果唯冠的讨论,我们开始吧。
1.深度解读商标故事:与唯冠争IPAD苹果很冤
2.IPAD商标纠纷问题~有些不懂
3.ipad禁售是什么原因
4.苹果iPad商标案书已成定局:iPad的命运将如何?
深度解读商标故事:与唯冠争IPAD苹果很冤
商标和品牌到底有没有什么趋同?汪泽:商标和品牌的关系,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太一样。从我个人理解来看,从语意上来说,他们俩指向的是同一个事物,商标是商品上的标志,是识别来源的。品牌,也是一个标志,从语意来说,两者没有什么区别,本质上是相同的。但商标是属于法律中的概念,用商标法处理案件时提的是商标,品牌是经济生活中的概念,品牌本身可能包括一种积极的评价。商标是一个中性词,品牌可能有积极的褒奖在里面。
胡刚:国家的法律出现?商标?这个词大概有十几部,包括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科学进步法、烟草专卖法、药品管理法等,而品牌在法律里出现的很少,只有两部,一个是消防法,还一个是安全生产法,他们说的都是不能变相指定消防产品的品牌等类似字眼,不属于主流立法机关或起草单位的使用词眼。
在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里,只有一部用了品牌,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但这里用的是,限定或者指定特定的专利、商标、品牌、原产地或者供应商,把商标和品牌同时使用,也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写法。更主要的用的还是商标,商标的法律意义、定义范围、保护等都是非常明确的。
大众一般习惯说品牌。品牌这些年比较流行,更多的是企业管理学上的概念,更精确的说是经销学的概念。它可能包括商标,商誉、产品、企业文化、价值判断等,范围很,但这些范围,依然受到国家相关法律的严格的管理。
注册商标和未注册商标有什么不同?
汪泽:注册商标是根据国家商标法的规定,经过国家核准注册的商标,它受法律保护,享有注册商标专用权。商标注册实行自愿原则,除了特殊的商品药品和烟草是国家强制规定必须注册商标,否则不得在市场上销售,其他的商品都实行自愿注册原则。注册商标从申请到注册是有一个过程,企业在商标没有注册下来之前使用,是不违反法律规定的。当然这种使用不能违反其他的强制性规定,不得侵权,这种使用的就是未注册商标。
未注册商标和注册商标,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就是有没有在国家商标局注册。
注册商标的标记到底是什么?
汪泽:注册商标的标记,在商标法规定的很清楚,实际生活中也能见到,就是商品右上角打一个圈,里面一个R,这是最常见的形态。R就是英文的REGISTER首字母。还有一个表现方式,就是圆圈里面打一个?注?,商标的注。只有注册商标人才可以用,未注册商标使用这种标记就构成了假冒注册商标。如果没有注册商标,为了向同行和消费者传达这个标志是我的商标,可以在上面打一个TM,就是英文的trademark首字母的缩写TM,通常见到的是不打圈的,两个字母放在右上角。
注册商标对企业和消费者有什么样的作用?
胡刚:商标最核心的目的就是区别商品或产品服务的提供者,表明某个特定产品或服务隐含了特定制作工艺、来源、途径等,这样有利于消费者进行适当选择,从这个角度来说,保障了消费者的选择权。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的商标法、整个知识产权制度和国际上应该是接轨的。最近知识产权法也在做调整,但是核心的一点就是不断加强对商标专用权的保护,打击遏制这种假冒商标的行为,从而保护我们消费者的利益来维护正常的、良好的、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整个注册过程的费用是怎样的?
汪泽:申请商标费用是每件1000块钱的会费。按照我们国家的商标申请,商品和服务的类别有千万种,但从注册的角度,我们把它分成45个类别的,在提交商标注册申请的时候,一件商标只能在一个类别上申请注册,按件算,每件是1000块钱,商标注册以后专用权是有期限的,不是注册以后永久有效,它有10年的专用权期限,专用权期限届满之前可以续展,每次续展的费用是2500元。
IPAD商标纠纷问题~有些不懂
说实话 我觉得这不是什么好事 其他的先不说 请注意 如果苹果公司应为这件事情而放弃在中国的工厂的话 给中国带来的回事将近百万人口的失业 别看这百万人口对于中国来说不算多 可是这件事情所引起的链锁反映是不可预计的 比如说其他国家对在中国投资的信心 以及怎么来安排这些将近百万人的工作 对于国家和政府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不过这些只是我个人看法不喜勿喷 呵呵
ipad禁售是什么原因
“iPad商标侵权案”指的美国苹果公司和IP申请发展有限公司(简称IP公司)起诉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简称唯冠科技或唯冠深圳),不履行IPAD转让商标义务。该案件经过三次开庭,最终判定苹果败诉。2012年2月,唯冠要求在上海地区禁售iPad的听证会结束,苹果提请驳回禁售令。2012年6月,广东省高院通报,苹果支付6000万美元一揽子解决IPAD商标纠纷。
事件简介
2010年,苹果向法院请求判决“iPad”商标权的所有权,并向深圳唯冠索赔相关费用。该案在2010年4月19日受理,并于2011年2月23日、8月21日、10月18日三次开庭审理。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驳回苹果公司的全部诉讼请求,并由苹果方承担案件受理费人民币4.56万元。2012年2月29日,iPad商标权权属纠纷案在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开庭。庭审中双方言辞犀利对抗激烈,庭审结束后,法院没有当庭宣判。
驳回停售
2012年2月23日下午,浦东法院就深圳唯冠提出的临时禁令申请、苹果提出的中止审理申请分别作出了裁定:驳回原告深圳唯冠要求责令被告苹果停止销售“iPad”平板电脑的申请;本案中止诉讼。
浦东新区法院认为,唯冠要求苹果立即停止销售“iPad”平板电脑的申请不符合法律规定,依照《民事诉讼法》第140条第一款第(十一)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诉前停止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和保全证据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四条、第十条、第十六条的规定,予以驳回。而同样由于商标权属的纠纷尚在广东高院的审理中,浦东法院裁定中止诉讼。
深圳唯冠代理律师谢湘辉表示,唯冠方面还将进一步申请“复议”。
事件详情
2000年,当时苹果并未推出iPad平板电脑,唯冠旗下的唯冠台北公司在多个国家与地区分别注册了iPad商标。2001年,唯冠国际旗下深圳唯冠科技公司又在中国内地注册了iPad商标的两种类别。
事件漫画
2009年12月23日,唯冠国际CEO和主席杨荣山授权麦世宏签署了相关协议,将10个商标的全部权益转让给英国IP申请发展有限公司,其中包括中国内地的商标转让协议。协议签署之后,英国IP公司向唯冠台北公司支付了3.5万英镑购买所有的iPad商标,然后英国IP公司以10万英镑的价格,将上述10个iPad商标所有权转让给了“苹果”。
2012年02月17日,惠州市中级法院已经判当地苹果经销商构成侵权,禁止其销售苹果iPad相关产品。这是国内法院首次认定苹果商标侵权。深圳唯冠起诉深圳国美的案子也正在等待判决结果。[3]
2012年2月29日,二审开庭,当庭并未宣判结果。
听证结束
2012年2月22日消息,iPad商标权侵权案上海听证会结束,唯冠要求苹果上海贸易有限公司停止销售。苹果认为唯冠iPad产品未进入市场,商标权不稳定,申请禁止本案审理。庭审持续了4个小时。
原告唯冠方面的诉求包括:要苹果停止销售带有iPad商标的产品,拆除店面的相关标识,销毁相关宣传品以及在媒体上刊文消除影响,赔偿诉讼费用一万元等等。
被告苹果方面出示的一个证据是涉及到关键的ipad商标中国大陆地区的转让协议呈批表,有深圳唯冠的负责人杨荣山在这个表上批了“准”字。
目前举证质证的环节已经完成。被告苹果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提请法院驳回原告“禁售令”诉讼请求,并且终止本案的审理。[4]
事件影响
尽管苹果公司提起上诉,但全国多地工商部门介入调查,一些地区苹果门店和代理商不仅下架iPad,还将面临数额不详的罚款。
事件结果
2014年7月2日消息,据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官方透露,苹果公司与深圳唯冠就iPad商标案达成和解,苹果公司向深圳唯冠公司支付6000万美元。本案调解协议于6月25日生效。苹果公司于6月28日向该案的一审法院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上述民事调解书。深圳中院于今日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送达了将涉案IPAD商标过户给苹果公司的裁定书和协助执行通知书。
据悉,6月25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向双方送达了民事调解书,该调解书正式生效。日前,苹果公司已按调解书的要求向广东高院指定账户汇入6000万美元,并于6月28日向该案的一审法院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上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微博
述民事调解书。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于今日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送达了将涉案iPad商标过户给苹果公司的裁定书和协助执行通知书。
这意味着,苹果公司于深圳唯冠公司iPad商标权属纠纷案圆满解决。
据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透露,在今年2月29日公开审理此案后,承办案件的合议庭认为,为使纠纷双方利益最大化,调解是最佳选择。目前唯冠公司债权人已达数百人,其最大的财产估值主要集中在iPad商标的价值上,诉讼前,涉案商标已被数个银行申请轮候查封,一旦该商标价值发生贬损的话,将会导致债权人更大损失。
广东高院称,高院最大限度的满足了双方当事人的合理诉求。业内人士称,该案成功调解实现了iPad商标的价值最大化,极大的保护了债权人的权益,开创了涉外商标权权属纠纷解决的新路径。[5]
不知道对您有没有帮助。希望被采纳!
苹果iPad商标案书已成定局:iPad的命运将如何?
简单解说:
主要是唯冠国际(台湾唯冠)在深圳设有子公司,深圳唯冠又在中国大陆注册了“ipad“中国大陆商标权。曾经英国IP公司向唯冠国际花费了3.5万英镑购买了“ipad”全球商标的使用权,之后又卖给了苹果公司。深圳唯冠因为拥有中国大陆地区的商标权,而且“深圳唯冠”不认为“唯冠国际”出售的商标使用权包括属于自己申请的“ipad中国大陆商标使用权”,也就是“深圳唯冠”所申请的商标权。而苹果公司以及英国IP公司认为他所购买的是“ipad全球商标使用权”包括中国大陆。在这里说明一下,其实已经有两个商标号了。苹果只获得了“唯冠国际”持有的,而“深圳唯冠”的依然在他手上。
所以,争执的点就是:“深圳唯冠”具备中国大陆商标权,而且认为“唯冠国际”不代表“深圳唯冠”,因为是存在两个商标的,而苹果只获得了“唯冠国际”持有的商标。苹果公司就认为他目前所持有的是“ipad全球使用权”,包括中国大陆。 而“深圳唯冠”已经申请破产了,所以想借助本次官司咸鱼翻身,要求赔偿100亿元人民币。所以,苹果不肯屈服。(另外,苹果的另一个争执点是认为“唯冠国际”因为与“深圳唯冠”为同一老板。所以,商标转移的过程,是包括旗下公司的。所以,认为深圳唯冠有欺诈的行为。)
而且,商标使用权的官司上,深圳唯冠获胜。所以,苹果ipad平板电脑被要求下架禁售。
之前花费15万美元,如今却被索赔100亿美元,
iPad商标案败诉,
苹果只能花钱解决禁售危机。
爱打官司的苹果又主动站到了原告席上,可惜,这次它输了。深圳中院近日一审判决,驳回苹果及IP公司关于iPad商标案的请求。
与苹果较劲的是一家深圳的台资企业—唯冠科技有限公司,因iPad商标权的归属问题被苹果告上了法庭。它曾经是全球显示器制造商,后因经营问题在2008年宣布破产,公司股票停牌至今。2000年,唯冠旗下的唯冠台北在多个与地区分别注册了iPad商标。2001年,唯冠国际旗下的唯冠科技深圳又在中国内地注册了iPad商标—苹果被弄糊涂了,它也不太清楚自己从前者手中买的iPad全球商标权到底是否有效。
结果证明苹果当初花小钱反而误了大事。在苹果2009年推出iPad之前,一家名叫‘IP’的公司与唯冠公司的母公司‘唯冠国际’达成协议,以3.5万英镑(约合34万人民币)从唯冠台北手中获得iPad全球商标权,2010年时再以10万英镑(约合99万人民币)转给了苹果—它后来被证实是苹果的‘壳’公司,为了避免因来头太大而付出更多的商标购买费用。
这一点终被唯冠的代理律师肖才元抓住把柄:IP公司授权代表邮箱标明的主人—onathanHargreaves可能根本不存在,‘不存在此自然人’。他是从苹果向香港高等法院提交的材料中得知这个疑点的。
唯冠深圳坚称自己才是iPad商标权在中国内地的拥有者,唯冠台北公司没有出售权力,所以iPad的中国内地商标权不属于苹果,并向苹果索赔100亿美元。
这并不是苹果次面临商标纠纷。在中国,苹果曾因iPhone的商标问题支付给汉王科技2500万人民币,而这笔商标转让收入也成为汉王2009年重要的营业外收入,占其当年利润近30%。在国外,苹果也因iPad商标侵权而麻烦不断。电脑生产商富士通2003年申请了美国的iPad商标权,其‘iPad’设备较苹果的平板电脑略小,但也有触摸屏和无线网络接口,主要用于零售店员跟踪存货和销售情况。去年3月,富士通才和苹果达成和解,并正式将iPad商标转让给苹果公司。西门子在2007年也注册了一个iPad商标。但是,这个商标用在了不同的产品种类—发动机和引擎上。因此,这对于苹果来说不是一个问题。
面对可能禁售的传闻,经过‘历练’的经销商相信苹果会解决一切而并无紧张感。
事态也正在朝这个方向发展。深圳唯冠债务重组顾问、和君创业总裁李肃,一年前曾在博客上大骂苹果‘用不道德、不正当的手段骗取iPad商标权’,非磊落之举,现在他又对外界表示,唯冠正在与苹果谈判,‘从我们谈判的基本状况评价,苹果公司确实是一家有气度、有风度、有尺度的大公司’,一副见到了实惠的模样。
这次苹果又要破费多少?李肃只是唯冠代言人兼小股东,而在负债净额达到28.7亿元的唯冠国际后面还有中国银行、8家债权银行,金额大约为1.8亿美元,这场官司胜诉与否也意味着这些债权人能否拿到足够的赔偿金—苹果至少要令其满意才能达成和解。
看来,苹果粉丝们不用那么担心了—不管怎样,在中国,iPad可能还是会叫iPad。
苹果在国外商标案
苹果VS思科
2007年思科因iPhone商标诉讼苹果,终和解。
苹果VS亚马逊
2008年苹果申请了‘AppStore’商标,在亚马逊推出AndroidAppStore后,苹果立刻起诉,结果败诉。
苹果VS披头士
1978年披头士指控苹果商标侵权。苹果支付8万美元赔偿金并承诺永不进军音乐业务。后因苹果公司推出iTunes服务涉足音乐市场,双方对薄公堂,终和解。
八戒知产商标转让网
好了,关于“苹果唯冠”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苹果唯冠”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